臺南市白河區竹門國民小學
109學年度國民中小學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試辦計畫
因素 |
S『優勢』 Superiority |
W『 劣勢』 Worse |
0『機會點』 Opportunity |
T『 威 脅點 』 Tlu·eaten |
S『行動策略』 Strategy |
語言環境 |
本校位在白河區的農業型社區,大部分居民通曉閩南語,且能使用閩南語溝通。 |
學校除了本土語 課程之外,幾乎 都以國語教導學 生,造成學生對 母語的認識與使 用不夠深入。 |
社區內學生家庭 中的祖父母多數 會利用閩南語夾 雜國語與學生溝 通,學生家庭都 有會說閩南語的 成員。 |
孩子就學早,自小 習慣用國語溝通。 |
利用班親會,向家 長宣導推動本土語 文的重要,並規劃 閩南語沉浸式教學 融入於課室教學與 溝通。 |
學生背景 |
學生的成長背景 大多是在國語及 閩南語交互應用 的環境中成長, 閩南語是常用的 溝通語言。 |
父母使用國語與 孩子聊天與溝通 的比率偏。 |
給予多元學習機 會,找出學生的亮 點 |
生性較天真,對 學習無目標。 |
鼓勵學生回家後, 以閩南語問候語向 長輩們請安問好,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與溝通環境。 |
硬體設備 |
1.班班有 E 化教學設備。 2.配合臺灣母語日,校內有閩南語情境佈置。 |
校舍只有一 棟,無閒置空間 。 |
積極爭取經費改 善設備。 |
過度使用電子白 板或單槍進行教 學,易弱化學生視 力;適當掌握資訊 設備使用時間是 一大考驗。 |
充實教學硬盤設 備,讓教師教學創 新順暢,使學生樂 於學習。 |
師資背景 |
1.全校通過閩南語能力認證教師,計有 4人。 2.申請閩南語沉浸式教學授課 教師,閩南語程度:通過閩南語能力。 |
全校通過閩南語中高級師資應再提升。 |
教師具有設計教案丶發展課程能力及興趣。 |
因新課綱推動,可 能會因此讓教師 產生壓力,進而排 斥參與認證或任 教。 |
規劃閩南語社群, 營造專業成長的對 話空間與情境,以 提升教師各項專業 知能。 |
自 109 年 8 月 1 日起 至 110 年 7 月 31 日止 。
(二)師資:由本校通過教育部閩南語能力認證中高級教師劉麗米主任擔任授課教師
(三)課程進度
109學年度課程進度表 |
|||
實施時間 |
實施策略 |
課程主題 |
實施說明 |
上學期 第( 1 ) 週 ~第( 5 ) 週 |
■領域教學 口全校活動 口學生社團 口 其他· |
配合自然領域-多變的天氣 1.課本中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名詞,盡量用閩南語講述。 |
小組討論、發表(多用閩南語)。
|
上學期 第( 6 ) 週 ~第( 10 ) 週 |
■領域教學 口全校活動 口學生社團 口 其他· |
配合自然領域-聲音與樂器 1.課本中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名詞,盡量用閩南語講述。 2.欣賞閩南語歌謠或樂曲。(介紹歌曲中所用樂器的名稱) |
小組討論、發表(多用閩南語)。 |
上學期 第( 11 ) 週 ~第( 15 ) 週 |
■領域教學 口全校活動 口學生社團 口 其他· |
配合自然領域-地表的變化 1.結合校本課程食在有夠讚及竹門創客,到校園內的堆肥區、童耕園耕作,進行觀察。 2.採收作物變美食。 3. 結合校本課程食在有夠讚及竹門創客,規劃到校外場域進行參訪觀摩。(實際實施日期依學期中教學狀況而做調整) |
觀察、實做、小組討論、發表(多用閩南語)。 |
上學期 第( 16 ) 週 ~第( 20 ) 週 |
■領域教學 口全校活動 口學生社團 口 其他· |
配合自然領域-電磁作用 1.課本中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名詞,盡量用閩南語講述。 |
小組討論、操作、發表(多用閩南語)。 |
下學期 第( 1 ) 週 ~第(6 ) 週 |
■領域教學 口全校活動 口學生社團 口 其他· |
配合自然領域-力與運動 1.課本中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名詞,盡量用閩南語講述。 |
小組討論、發表(多用閩南語)。
|
下學期 第( 7 ) 週 ~第(12 ) 週 |
■領域教學 口全校活動 口學生社團 口 其他· |
配合自然領域-簡單機械 1.課本中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盡量用閩南語講述。 |
學生能說簡單機械中物品的閩南語、小組討論、發表(多用閩南語)。
|
下學期 第( 13 ) 週 ~第(18 ) 週 |
■領域教學 口全校活動 口學生社團 口 其他· |
配合自然領域-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 結合校本課程食在有夠讚及竹門創客,到校園內的堆肥區、童耕園農事體驗,進行觀察。 配合課本講述臺灣自然資源。 |
農事體驗、小組討論、發表(多用閩南語)。
|
總計: | ![]() ![]() ![]() ![]() ![]() ![]() |